作為2023年廣西“科改示范企業”,廣西化工院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創新潛能,緊盯重大戰略需求實現原創性成果的突破和轉化,不斷融合新質生產力,打造成為區內科技創新的“領頭雁”。在科技創新制度建設、加大研發投入、核心技術攻關和科研人才引培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農業科技和新材料領域產業營收突破3億元。2023年科技投入2123萬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7.08 %,遠超平均水平。
研發了一批科研項目作為產業支撐。廣西化工院通過改革科研項目管理,瞄準“十四五”中長期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新產品新技術和基礎前沿探索等主線,形成“儲備一批、研發一批、應用一批”的可持續發展軌道,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將科技成果轉化意識融入到科研項目管理全過程。開展集智攻關和跨部門技術協調等創新管理模式,合理有效配置科研資源,提升可轉化科技成果的數量和質量。2023年申報自治區級科技項目10項,推進設立院立項目14項,完成上級項目驗收9項,重點申報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企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2項,共獲得上級科技經費700萬元以上。
攻克了一批“卡脖子”產業技術難題。廣西化工院科研團隊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繼續圍繞農藥化肥、獸藥和精細化工三大產業板塊“卡脖子”技術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全年組織實施十幾項科技攻關項目,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領性和時效性的創新成果。其中,對兩項農藥配方進一步優化調整,技術成果進一步產業化,成功解決甘蔗田除草劑等兩個農藥新產品穩定性問題,突破獸藥與飼料添加劑產品關鍵技術難題,研究開發補鐵飼料添加劑新產品1個,新技術1項。在精細化工產業方向,研究開發新型三聚磷酸鹽系列防銹材料產品1個和新技術1項,完成科技成果登記3項。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與引領作用,賦能產業化高質量發展。
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落實落地。在持續做強做優做大三大主業的同時,廣西化工院不斷創新、孵化、培育新興產業,一批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落實落地。其中為振興農墾集團農業產業發展大局,拓展農資產業領域,豐富農用化學品的品種和擴大產能。同時推動新型飼料添加劑木薯多糖鐵中試項目建設,預計2024年新產品新技術研發銷售收入可達5000萬元以上。
搭建一批科技創新平臺服務產業化發展。廣西化工院緊扣產業發展需要和重點項目布局,梯次構建自治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廣西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14個科技創新平臺,形成涵蓋科研探索、科技攻關、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在內的全鏈條創新能力。2023年化工院及所屬子公司新增“廣西精細化工技術創新中心”“廣西無機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打造“創新平臺為龍頭,研發實驗室為基礎”的產業創新保障體系,為相關產業領域強鏈補鏈提供有利保障。年內申請國家專利6項,獲發明專利授權5項,參與業內標準編制6項。
完善和著力推動一批科技創新激勵措施。堅持“能給盡給、應給盡給”的原則,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激勵力度,解決成果轉化落地問題,廣西化工院面向關鍵崗位核心骨干人才靈活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和技術服務等多項獎勵分配機制。探索建立新晶公司科技創新中長期激勵機制,以市場為導向,增量價值為核心,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解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成果轉化難點堵點問題。
引進與培養了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近年來,廣西化工院通過各種方式引進科技人才39人,從事科技創新人員比例占30%以上。通過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創新平臺、科研項目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培育科研人才團隊,組建有獸藥與飼料添加劑、農用化學品、精細化工與涂料應用等項目及研發團隊7個,其中博士3人,專家6人。著力構建科研人才“金字塔”培養體系,推動人才雙通道或多通道發展,涌現出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和行業高技能人才。2023年獲評為南寧市E類高層次人才4人,高技能人才16人,南寧市工程師能力素質提升獎8人。
下一步,廣西化工院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科技創新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更高站位謀劃好科技創新工作,加大科研投入,重點圍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技術革新、產業化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科技攻關,切實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助力全區高質量發展和農墾集團高質量建設全國一流食品企業貢獻科技力量。(梁穎)